时髦街头,一块招牌背后的真功夫

一日,记者路过美琪大戏院,看到两扇别致的门,上面有装饰着艺术风格数字、老上海的美术字和英文设计字体组成的店铺信息,金灿灿的,甚是夺目。一旁路人也停下脚步,拍起照片,一边喃喃自语,“这店招谁弄的啊?太漂亮了!”站得越久,耳边听到的惊奇赞叹也越多。

美琪大戏院上海Manner咖啡厅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由赵多提供

后来,记者见到了一身工装打扮、戴着眼镜的赵多,他是所有疑问的答案。

绘制招牌的赵多

从涂鸦到招牌绘写师

赵多和文字、图像的结缘要追溯到他在湛江度过的童年。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个乐手,家里放满了各种器材和唱片,尤其是一张张摇滚乐唱片的封面,上面活泼的手写体、印刷体、黑体等各式字体,成为他儿时印象里最具冲击力的画面。赵多的妈妈是一名专业排字员,他至今仍记得当年坐在妈妈怀抱里,看着她拿起一个个字模排版的场景,因此他很小就有读反写字的能力。“在认字的时候,我爷爷经常喊我读报,我都是反着读的”,他自己忍不住哈哈大笑。

当时的赵多不可能知道,这些经历为他成年后的事业打下了基石。

像所有叛逆的男孩一样,青春期时他迷恋上了街头文化,尤其是涂鸦。他痴迷地研究、画出张扬个性的图案,设计最花哨的字,拿着颜料罐跑到墙上喷绘,当然也少不了被民警罚款和训话。回首这段少年往事,他的总结是惩罚归惩罚,但文字的构造、线条效果、明暗对比等基础技法,倒是被训练得有模有样。

练习一刻不能停

考上澳门理工大学综合设计系本科后,他接受了系统的艺术训练,关于各式字体的结构和历史、版面设计、图像构成、摄影技法等。但那时的他还没决心要专攻字体设计,而是花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刺青、工装、机车这一类复古文化上。

也正是在那段时期,他接触到了“招牌绘写”(sign painting),一项结合创意、手工绘制文字、图案设计的专业技能,慢慢开始模仿和练习手写招牌。他的“处女作”是帮好友在澳门开设的服装店画的店招,在寻找参考资料和工具材料的过程中,他发现日本在手绘招牌上有着丰富的资源,字体、招牌所涉及的各细分门类都有很多行家,于是,他决心到日本求学,那一年,他26岁。

好招牌,不简单

到了东京,他一边在语言学校学日语,一边打工。和多数选择去便利店当小时工的同学不一样的是,赵多拿着自己设计的刺青图案去拜访一家家刺青店。这门模糊的亚文化行当,在他眼里,是对线条、构图等技能的巨大考验。“它不是一般的画画,在纸上画完可以擦掉,它是‘不可逆’的创作,你只能‘零失误’”,他严肃地说。

打工经历带来的收获不仅是手工技艺的精进,他在刺青店也结识了不少日本本土招牌绘写师,了解到该行业在日本的发展历史。由于日本对美国复古文化的痴迷和对手工艺人的敬重,招牌绘写师有很多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们能画商铺、酒店、公司甚至画私人居所,相应地也带动了手艺用具、材料的研发和供应。

这着实让他大开眼界,慢慢地,他配齐了工具,开始摸索起来。赵多在家里练习英文书法,了解不同的字型结构、书写规则以及图文布局,还买来生锈的铁、木头和大玻璃,在不同的材质上实操演练。他时常跑去涩谷、原宿等潮流店铺,看人家的招牌,掌握最新潮的设计理念,慢慢地积累了一些作品后,大胆地开启了拜访之旅。

赵多和石井孝洋 合影

在遇到有业界“活着的传奇”之称的石井孝洋时,他既惊喜又紧张。石井孝洋亲切随和,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他如获至宝,之后每隔几周就会带着作品前去讨教。因为刻苦和好学,他得到了很多与前辈合作的机会。

渐渐的,他积累了不少经验,像是与客户交流创意,现场勘测尺寸,制定图稿方案,把握店铺业务、客群的审美、雇主个人喜好、材料预算等各方的平衡,灵活应对户外施工所遇到的嘈杂干扰,恶劣天气条件……简言之,要完成一块好的招牌,核心在于建立店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这并非简单的技艺呈现,而是寻找准确地表达自己并吸引别人的方式。

工作用具 朱喆 摄

那段岁月里,对赵多而言受益匪浅。他明确了志向,同时也得出了感悟。他说:“当我看到石井先生在他改装车店铺的角落里专注创作时,我发现如今‘职人’、‘匠人’这类词其实被过度阐释和宣扬了。不是不敬重他们,而是说,无法完全精准地体现他们的超绝手艺”。他觉得,应当反思一下作品质量和其创作方式之间的关系和问题。

赵多直言,在电脑没有诞生,软件技术没有开发之前,所有的创想都由手工来实现,这决定了这门技艺的原始性,而并非被当代营销包装成的“高级”。一件由现代科技创造出来的高质量产品一样是优品。其次,“手工”二字无法成为劣质的挡箭牌。“当一些卖家以所谓的‘手工感’来解释自己产品褪色、多余的线头、不规整的线脚等情况时,是在抹黑‘手工’”,他斩钉截铁地说,“如果每次都以此来欺骗自己,那他永远不会进步”。记者问,“那手工的价值究竟在何处?”他不假思索地答道,“厉害的手艺,不会因为任何别的技术进步而被淘汰,它能一直在擂台上,并且不停地往前进步”。

到上海,“弹眼落睛”

他自己就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完成每一次手工创作的。他与好友Koji Anzai在东京成立了Good Fellows Signs 事务所,2019年2月,他们开始在上海有了分部,赵多住在淮海路,而本地做招牌的一般都叫某某图文,工作室因此得名“淮海图文”。

在“淮海图文”工作室

思南书局一人读书处天顶上的“Bookman’s Holiday”,是赵多在上海的第一件作品,严格意义上不算是店招,只是写了行字,但当记者前去走访时,看到作品边上已经有类似指纹的污痕,大概是某些读者忍不住伸出了好奇的手而留下的印记。

思南书局一人读书处(左)“bookman’s holiday”(右)朱喆 摄

他和上海的创新字体机构“3type”(三言)合作,举办了多场讲座和工作坊,介绍常用的设计字体,指导成员练习,有了一群小粉丝,同时还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得到了很多合作机会。

工作坊活动合影

像I MUSE Barber Shop,一家藏在花园里的神秘理发店,多次被收入上海“超酷理发店”榜单。赵多根据店铺内男女理发分区的设计创作出玻璃店招,店名的左右对角线两端是一男一女的侧影头像,形象鲜明生动。

I MUSE barber shop 玻璃店招

还有知名网红餐厅“小龙凤餐室”的番禺路分店,及其边上小酒馆Happy Alley的橱窗和室内指示牌,店主崔老板告诉记者,几乎所有客人看到后都表示震惊,说想不到这些都是手绘作品,他自己也因为结识了赵多而了解到复古字体文化。

“小龙凤餐室” 番禺路分店和一旁Happy Alley招牌

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赵多正在绘制一块“营业中”的招牌,不妨通过小视频来看看创作现场实况。

赵多创作视频 拍摄 朱喆(01:16)

赵多在上海读到了《上海风景》,结识了该书作者姜庆共,向他请教了老上海的美术字设计特点,回家后开始练习。

尝试设计上海美术字

“上海太迷人了!”赵多感叹,“十里洋场的派头,市井的人情味,凝结成了中西融合且和谐共生的上海特色,给了我很多灵感来源。”

令路人们赞叹的美琪大戏院的Manner咖啡厅的设计,诠释了他对上海的洞察。

为咖啡厅招牌打草稿 Yao YAO 摄

他第一次看到美琪是在一个晚上,演出散场,人们三三俩俩的从Art Deco装饰的大堂走出来,那一秒赵多觉得和纽约百老汇很像,他就想到把上世纪30年代起被广泛使用在剧院招牌上的Broadway字体、Art Deco 字体和上海本土的美术字组合起来,用黑色衬底配合哑光金箔,展现老派上海的精致格调。因为他的用心,作品从而与建筑、城市历史共融和谐,又能从视线中一眼认出它,用上海话讲,叫“弹眼落睛”。

咖啡店角落还有英文手写体的美琪大戏院 Yao YAO 摄

赵多在上海店招部分作品 组图

采访最后,赵多不忘分享自己在上海画招牌时的另一番独特的经验,城管人员有时会看着他画画,大多都很友善,这些特色的店招都是经过正规的店招登记备案的,所以他可以安心创作。“我已经不是那个涂鸦少年了,大家都喊我老赵了”,他笑道。

走在街头,你会因为一个好看店招推门而入吗?招牌绘写师揭秘“城市表情”

如果说建筑是吸引人们阅读城市、感悟城市的一本敞开的书,那么建筑立面上的店招店牌或许就是那句让人惊艳的开头。只看一眼,便勾起了兴趣,让人想要深入了解、一探究竟。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及街区“微更新”的推进,“城市需要怎样的店招”这一话题引起诸多关注。

经过一番思辨与探讨,社会已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店招店牌不仅仅是商家揽客或表达个性的方式,同样是彰显城市活力、街道魅力的因素之一,不宜“千篇一律”,而是应该在遵守一定规范的基础上展现多样性。

换言之,就是要让更多创意力量投入这项工作,让大家通过设计、书写店招店牌,表达对城市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赵多是一位招牌绘写职人,在东京学艺、现居上海。在他看来,上海是一座具有各种可能性的城市,为不同的店铺、商家绘写招牌,就好比是在创作不同的“城市表情”。这是一个追寻美与个性的过程,充满欢乐。

赵多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有意思的店招,吸引人推门而入

你会不会因为一个好看的店招而对一家店产生兴趣?会不会因为店门、橱窗上有趣的标语和图画而推开店门,走进去瞧瞧?

在这个点评发达、全民探店的时代,店铺的“颜值”和装修装饰细节中透露出的审美品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其的初印象。一个特别的店招和门头,堪称是吸引人们“种草”的“利器”。

上海城市文化观察者、平面设计师姜庆共注意到奉贤路上的一家咖啡店,也是因为那独特的店门——门上所写的中英文字由上世纪30年代起被广泛使用在剧院招牌上的Broadway字体和老上海美术字组合,黑色衬底配合哑光金箔,低调、耐看,别具格调,与一旁历史悠久的美琪大戏院整体的风格相得益彰。

长期关注上海街道、弄堂、建筑、工业遗迹、商铺等处文字设计与表现形式的姜庆共,一下子被咖啡店店门上的字吸引了。彼时,他正在筹备街头文字摄影集《字游上海》,他想,一定要找到这个创作者聊一聊。

姜庆共不知道的是,当时他托人寻找的那个创作者,其实“认识”他。

2019年,旅居日本5年、学习手工招牌绘制( Sign Painting)的湛江人赵多来到上海,开了一家名为“淮海图文”的工作室。一听这个名字,有人便联想到街边随处可见的招牌店。赵多也是这么想的。他说,回国后发现国内有很多做招牌的店都叫XX图文,简单直接、很接地气,而他当时刚好住在淮海路上,就顺理成章地起了“淮海图文”的名字。

淮海图文的业务并不复杂,主要是为店牌提供招牌设计和绘写服务,传递商业信息吸引消费者。同时,也可为客户定制字体,服务于店内的各种信息传达需要。然而,上世纪90年代至今,印刷技术的发达与电脑软件的愈发普及,早已让传统的手工招牌绘写显得落寞,世界上很多职业招牌绘写人要么改行,要么选择“与时俱进”学习电脑招牌制作。在我国,仍掌握着这项技艺并以此为职业的人,更加少。

赵多在店铺内绘写。 受访者供图

但赵多对招牌绘写情有独钟,“我希望能在这个电脑刻字的世代,给一些店铺提供多一种选项。”奉贤路咖啡馆格外出片的店门装饰字,就出自他手。

某一天,赵多偶然间读到了《上海字记》。这本书以上海一百年间的印刷品实物组成视觉线索,为传统书法之后汉字书写和设计的痕迹、脉络,构建了一份系统的、客观的、清晰的基础档案。书中400多幅图例向读者呈现了20世纪上海的教育、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日常生活的种种记忆。

《上海字记》

每天与字打交道的赵多如获至宝,一度把书放在案头,有空就翻看、研究。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姜庆共。

2020年,因字结缘的两人终于见上了面。内行相见,聊的都是专业内容,比如各种字体的特点、哪些字体适合在哪些场所和语境下使用、色彩如何搭配使用、如何更好地传递信息等。外人听来,好比是“加密语言”。

2021年4月,《字游上海》出版,同期在徐汇艺术馆举办了一场“上海招牌”展。展出的作品中,有的简洁大气,有的繁复华丽,有的俏皮可爱,代表着不同趣味。赵多的作品也应邀参展。

“上海招牌”展。

在姜庆共看来,以赵多为代表的招牌绘写师与其他字体设计师、店主、美术爱好者等参展者,给上海的招牌书写和设计带来了更为灵动的一面,有望为城市留下更多奇妙的“文字地景”。

塑造街区风格与气质

通过街头店招,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一座城市的风格与气质。

日本历史名城京都,常见一些富有禅意的招牌,规格不大、画面呈现的效果也不会过于饱满,适当的留白给人一种耐人寻味的感觉;亚洲金融之都香港,密密麻麻的彩色霓虹招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透露出浓厚的商业气息和风风火火的拼劲。

京都的店招。

香港的店招。

上海又是什么样?

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事实上,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上海也不应囿于某种单一的风格和形式。南京路步行街与衡复风貌保护区各美其美,老城厢与CBD、商业主街与“小而美”后街各有千秋,多元共存才是人们乐于看到的、真实的街头面貌。

有意思的店铺特别多,也是赵多对上海的印象。在沪几年,淮海图文的合作邀约越来越多,赵多变得越来越忙。原因也很简单——上海的街头品牌、独立店铺渴望一些更具设计感和独创性的元素作为店铺的门面,轻易可获取、可复制的电脑字体承载不了这份需求。

赵多作品。 受访者供图

一些围绕着复古潮流生活方式的业态,如美式理发店、阿美咔叽服装店、中古家具店,以及咖啡馆、餐厅、酒吧是淮海图文的主要客户群体。接单后,赵多会充分了解客户需求,随后根据应用场景、空间大小、可读距离等,琢磨字体、比例、肥瘦、高矮、色彩等细节。先画出纸样,随后向相关部门登记备案后,再在墙面、木板、玻璃板、亚力克板或不同金属板上绘制。具体绘制的时间则从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

赵多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渐渐地,赵多风格独特、具有强烈质感的作品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有的店主受到了其他店主的推荐,有的店主则是路过时一眼相中,专门打听消息后找来的。

某天,记者在步行时,短短几分钟内竟多次偶遇了赵多的作品。先是看到茂名南路上潮流理发店的橱窗,随后认出巨鹿路上复古服装店的招牌,行至陕西南路咖啡店又遇见了赵多为其定制的字体。

店门上的字体为赵多为其定制。 吴越 摄

红火的生意却让赵多产生了担忧:客户大多来自上海市中心区域,若是一个小区域内过于密集地出现自己绘写的店招,会不会影响街区招牌的丰富性?

顾客审美走向趋同、店家期望通过简单“复制”来延续他人的成功经验、店铺个性被一定程度抹杀……这些都与赵多的创作初衷相悖,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为此,赵多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尽量避免在同一个街区、同一条街道上与太多间店铺合作。“首先我自己在情感上就过不去,因为与每一间店铺的合作都投注了独一无二的感情和心力,不想‘背叛’这份感情;其次,我也希望这间店铺的形象风格在这条街上是独一无二的,能与其他风格的店铺一起丰富整个街区。”

赵多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好手艺不会因技术进步而被淘汰

眼下,“手工制作”和“匠人精神”备受推崇,手工绘写的招牌是否更金贵?

赵多认为,不应简单地将“手工制作”认定为高级,借助现代科技创造出来的优品同样值得欣赏。相反,对于过度营销“手工感”的产品则更应当谨慎——手工制作不意味着粗制滥造,“真正厉害的手艺,不会因为任何别的技术进步而被淘汰,它能一直在擂台上,并且不停地进步”。

对字体设计的严谨和对技艺精进的孜孜追求,源自赵多在日本学习时的感悟,也体现在他的一些非商业作品上。

近期,位于虹口区的今潮8弄印物所店内正在举办赵多作品展,展览名称即赵多对自己的定位——绘写招牌的人。除了从上海和全国各地的合作店铺中借来的招牌实物,人们还能在展览中看到绘制在卡纸上的涂鸦式的内容。

展览牌。 吴越 摄

这是他额外的个人练习。“在纸上绘写,反而比在墙上更难。”赵多说:“画在墙上的文字和图画都有底稿,如果不小心画错,还能用油漆覆盖后重来。但纸上创作不一样,规划构图要一气呵成,错一笔就毁了,容错率低,也更见功夫。”

赵多介绍纸上绘写。 吴越 摄

空闲的时间,赵多还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比如黑胶唱片、机车、工装服饰等,虚构一些店铺,并为这些店铺创作招牌和招贴画。

画面中的“三兄弟咖啡”即为赵多虚构的店铺。 吴越 摄

因为在日本研习的是美式复古招牌绘写,赵多这些年绝大多数都是用英文字母进行创作,但眼尖的人会发现,展览现场还有一些精美的中文字作品。

赵多说,阅读《上海字记》后,他更是感觉到“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不同年代的印刷品实物中存在着大量精品,赵多在学习这些字体结构和书写技巧的同时,也为当年一些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商业表达所着迷。比如“开门营业”“今日休息”“内有空调”“楼上雅座”“美观卫生”等。

中文字作品。 吴越 摄

时至今日,这些表达也许已经过时,但赵多相信,经过构思设计的文字本身会成为空间内的一种装饰甚至艺术品,或是勾起人们的回忆,或是让人会心一笑。

运用中文方块字创作的赵多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文字、图像与语境所融合,给人带去惊喜。

例如,在繁体字“咖啡厅”的“厅”字上做个小变化,形成一种正在冒烟的视觉效果,让人看一眼就联想到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为面馆绘制的招牌,则将每个中文字的个别笔画艺术化,给人以“筷子夹着滑溜溜的面条”的视觉联想。

中文字作品,引发人们的联想。 受访者供图

谈到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赵多总是格外兴奋,介绍得很多。但聊起别的就会发现,他的业余生活其实非常简单,很少外出吃喝,也很少逛街。大把的时间都用来练习基本功和创作,偶尔去福州路的文具店买心仪的纸,或是在劳防用品店买手套和头盔用于日常作业。日常的穿着比较街头嘻哈风,最大的记忆点是牛仔裤和外套上总有星星点点的油漆印。

展览现场还有一个摄影展,展示了招牌绘写师的工作日常,以及所使用的工具和画笔。 姚瑶供图

“招牌文化”传播文字魅力

“哇,我上报纸了!”

去年5月,朋友传来照片后,赵多惊喜地发现,自己登上了一张比利时弗拉芒语报纸。

故事缘起于社交网络上的一次征集。当时,一位名叫Jasmine的招牌绘写师偶遇了一位90岁高龄的德国招牌绘写师老爷爷,说起如今在全世界各地,还有许多年轻人对这份事业十分热衷,传承着这项技艺。从不上网的老人觉得很不可思议,并对后辈们的作品表示感兴趣。为此,Jasmine在社交网络上发起了一项活动,号召大家以老人的名字Jef Palmans为素材进行创作,由她收集后统一印刷,作为礼物送给老人。

活动发布后,迅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积极响应,赵多也当即决定,要给老人送上一份来自上海的问候。

在作品中,赵多写了这样一句话:Hey there Jef Palmans, We still paintin'letters(意为Jef你好,我们还在从事这份工作)。

比利时媒体的报道。 受访者供图

后来,比利时媒体报道了这个暖心的故事,赵多与作品的合影也被选中刊登。

对赵多来说,上报纸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作为社群的一分子参与了对前辈的致敬,也让世界上其他招牌绘写师知道,在中国、在上海也有这样一位同伴。

采访中,赵多几次提到“社群”。的确,具有天然观赏属性的招牌,本身就是某种社群文化的体现。一块独具巧思的招牌,或许就能吸引人们推开一扇门、开启一段对话,促成一次合作、结下一段友谊。

在招牌文化更为盛行的国外,社群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手绘招牌画家与字体艺术家的年度聚会Letterheads活动。据媒体报道,最早的Letterheads活动源自1975年的美国丹佛市,招牌字体艺术家们抛开同行相忌的藩篱与秘密,每年在不同城市展开交流工艺技法的聚会。

2019 年 Letterheads 东京站报道。 图源:Seki/HYPEBEAST

2019年,赵多在东京参加了当年的Letterheads聚会,共有200名来自日本和世界各地的招牌写手、书法家、字体爱好者到场。大家聚在主办方租来的场地,先是观摩展览作品,随后便自由组合、相互交流切磋,最后还会搞一次城市巡游。值得一提的是,聚会有个互写城市名的传统,比如我为你写一个“Tokyo(东京)”,你为我写一个“Barcelona(巴塞罗那)”,写完彼此互换、作为留念。

搬来上海后,赵多畅想着未来也能在这里举办一次Letterheads聚会,让大家欣赏这座城市丰富的招牌文化与独特的城市风貌。疫情之下,这个想法暂无法实现,赵多便通过另一种形式传播着文字的魅力。

上海招牌绘写工作坊。 受访者供图

前不久,赵多在今潮8弄的展览空间里办了一次工作坊,参加者有插画师、字体设计师等,都是对文字和设计感兴趣的年轻人。虽然场地空间有限,一次只能容纳七八人,但赵多觉得正好。

“工作坊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职业招牌绘写师,而是希望和大家分享我对文字构造的理解,让大家体验到不同的笔带来的不同书写感受。同样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练习和琢磨,学会拆解不同字体,发掘更多元的美。”

栏目主编:唐烨 文字编辑:吴越 题图来源:姚瑶 摄

来源:作者:吴越

相关问答

broadway字体可商用吗?

可商用的,字体视界隶属于上海义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中文字体、西文字体、文字素材”等字体内容设计、生产,传播和版权交易为核心,多业务线矩阵协...

窈窕淑女是部歌剧吗?

赫本演的那部窈窕淑女的确是根据百脑汇的同名音乐剧改编的,原版音乐剧的男主角的扮演者就是电影版中的男主角扮演者雷克斯·哈里森,音乐剧的女主角则是电影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回答](1)分析概括小说内容,能力层级C.A“他已领悟到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对双方都没有意义”错,原文是“也许领悟到了什么”.D“突出表现了小说追求自然本...

《等待戈多》中的“戈多”代表什么?要求分析过程-懂得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戏剧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等待戈多》是贝克特写的一个“反传统”剧本,也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作之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使圆成方[美]欧·亨利自然界的事...

[回答]5.BC6.①强烈的复仇心理:离开山岭的家乡,到大城市追杀已躲避的卡尔;②缺少见识:城市的设施及规矩让他陌生,使他羞涩;③渴望与人交流沟通:挨近胖...

为什么蒂芙尼蓝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蓝?有哪些漂亮的蒂芙尼蓝珠宝?

点击关注不迷路,关注吉尔德,想必有所得!小编认为自然界的宝石中,颜色最接近蒂芙尼蓝的宝石应该是绿松石。绿松石属优质玉材,中国清代称之为天国宝石,视为...西...

有什么英国旅游攻略吗?

英国旅游的话可以去一下诺丁汉,这个城市比较适合居住,去旅行的话也不错。大部分人对诺丁汉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两届欧洲杯冠军其实诺丁汉身上藏着的东西远...

当我们在看一幅大师级抽象画时,我们在欣赏什么?

感谢诚邀!说的欣赏大师级抽象画,非常巧合,昨天刚刚去休斯敦美术馆参观。那里有一个展厅,正在展出美国现代艺术家的多幅抽象风格的作品。我用手机拍了一些,...这...

在《拿来主义》里,鲁迅为什么要骂梅兰芳出国表演?

鲁迅的《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很早就学习过,印象却已是烟雨濛濛,辨不出山脉的起伏,小溪流淌向何方,草木茂盛为谁苍茫;只记得朝天椒睥睨而视,一颗颗跃动的火...当...

【关于韩寒的《三重门》的读后感读后感作文】作业帮

[回答]说起来也着实汗颜,在《三重门》出版这么久后才第一次拜读.你我的认知或许以前一样,认为韩寒是一个狂人.可是在读完后,内心酸得想哭,韩寒并没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