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这篇小楷便是《乐毅论》。
《乐毅论》是三国时期魏夏侯玄写的一篇文章,文中论述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
传王羲之抄写这篇文章,是书付其子宫奴的。有人考证说,官奴是王献之。
这一书迹,早在去东晋未远的南朝曾被论及。梁武帝在与陶宏景讨论内府所藏的这篇书迹时说:“恐非真迹”,陶宏景表示赞同。
但写千字文的那位智永确认为,乐毅论是王羲之正书第一。
唐朝初年,经著名书法家褚遂良坚定,认为是真迹。
唐太宗最为看重的书迹是《兰亭序》与《乐毅论》,命弘文馆冯承素摹榻,摹本的传布范围,限於皇亲国戚或近侍大臣而已,世人罕见其貌。
行书在魏晋达到巅峰,出了“书圣”王羲之,从此后世学书法行书必学王羲之,后世每一位书法家都要上追魏晋,王羲之已是书法图腾是人物,从此无人撼动他的书圣地位。
王羲之“书圣”地位无人撼动
那么,王羲之的字到底好在哪里?我们通过对王羲之结字特点和用笔的分析好在哪?和史上其他书法家相比较王羲之的优势在哪?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王羲之书法的立体感。立体感就是书写者大大增强了书法的表现力,更具有欣赏性。
王羲之《二谢帖》
但凡世面上能看到的王羲之书法墨迹,可以说都是经典。《二谢帖》为唐代摹本,书体上是行草间杂,有的字接近楷书,用笔轻重急缓富有变化。
其中呈现王羲之书法立体感特色的字如 “想”字,凸显王羲之书写笔势灵动婉转,基本是一笔完成,提按使转并用,用了不同种类的立体笔,因此这个“想”字体现出各种不同的书法造型美——立体感。
具体编号来分析这个“想”字:
王羲之《二谢帖》“想”字
A、B是两条中心线,固定整个字体结构的作用,真正的立体感从C——H,我们仔细分析。
首先C、D之间展示出了明显的空间距离,A与CD交叉的部分出现了空白,因此C、D好像是从A的中间穿过一样。再看心字底,D和E之间空间距离很大,而且不在一条直线上,D在上。E在下,就存在上下位置关系。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K,K的运动方向十分独特,是王羲之有意为之能,还是唐人在摹写时的大意,暂不讨论。存在上下错落关系,还有E和G之间,G和H之间,还有E、F、G之间也有一种上下错落的关系。
王羲之《平安帖》中那个“想”字
王羲之《平安帖》中那个“想”字,“目”也是充分应用了交叉笔法,几次交叉,就显示出高低错落的立体感,心字底同样有从下往上行笔,直到完成一个字,真个字满满是立体动势。
米芾《提刑殿院帖》
米芾《提刑殿院帖》“想”字
同样是一个字“想”字,同样是书法史上是书法大家,比较一下还是有差别的,虽然作品的整体效果不错,但从单个字的造型表现来说,后代的这三个字缺乏值得花时间鉴赏的出彩细节。
苏轼,黄庭坚、赵孟頫的“想”字
这里仅仅以几个字为例,来分析王羲之行书书法特色,旨在举一反三,也就明白学王羲之学什么,怎么学。
相关问答
王羲之字体是行书,王羲之善草书,楷书,行书,尤其以行书为最,《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1、王羲之的字体,是行草。2、王羲之处在一个书体变革的时代。王羲之早期的时候,是章草成熟的时代,王羲之早期作品继承了章草的特点。(章草是草化的隶书,与...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于东晋时期所写的一篇书法作品,采用...
主要有行书、草书,以及楷书。王羲之行书的代表作就是《兰亭序》,而楷书的代表作《乐毅论》,草书代表作《十七贴》。而王羲之的字体特点也是比较清秀清新的,...
王羲之写的是行书、草书,也有楷书。行书代表作《兰亭序》,楷书代表作《乐毅论》,草书代表作《十七贴》。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
[回答]“书圣”王羲之字体“飘若浮云,姣若惊龙”《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以行书《兰亭序》名扬天下,百世流芳,此作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被尊称为“书圣”,后世所有书法家,都排在了他的后面。他除了行书神作《兰...2...
[最佳回答]关于太宗遣萧翼赚兰亭序之谜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
柳公权怀素王羲之各自代表的书体有楷书、草书和行书。柳公权是唐代大书法家,其书法深得当时皇帝好评,官至太子太师,是楷书四大家之一。怀素因写草书而出名,其...
1.笔法精致:王羲之的行书脱胎于古法,将汉魏时期的质朴书风转变为笔法精致、美轮美奂的书体。他的用笔细腻,笔触轻盈,线条流畅,起笔处多露锋,收笔处多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