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为何不挂“中央人民政府”牌匾?周总理反对,伟人指出缘由

1967年,毛主席亲笔书写的“为人民服务”五字,成为了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场所中南海的标志性象征。

在中国,大多数政府机构都会悬挂代表其身份的牌匾,然而,中央人民政府和其他少数机构却不设此类标识。

关于这一现象,民间议论纷纷,有人甚至猜测这是为了避免国民党特务的破坏活动。

中南海至今仍未悬挂代表中央人民政府牌匾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象征性牌匾

一九四九年十月,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众多政府机构纷纷在自己的办公地点门前悬挂了标志性的牌匾。

身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中央人民政府也必须有一个代表自己的标志。

当牌匾悬挂的计划得到批准后,当时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的齐燕铭便开始忙碌于这项工作。

齐燕铭是一位蒙古族人士,原名齐礼特,出身于蒙古八旗中的镶蓝旗。

由于家庭条件优越,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不仅书法技艺高超,赢得众人赞誉,而且对古玩文物也有着深入的了解,在学习期间,还掌握了刻章的技能。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许多标语,包括毛主席曾经特别赞扬的作品,都是出自他手。

在准备中央人民政府牌匾的过程中,齐燕铭非常小心谨慎,注重每一个细节。

为了使书写的字体更加有力和美观,他特意到琉璃厂购买了一支精良的大爪笔。

当他在宣纸上挥毫泼墨,书写完“中央人民政府”六个大字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指示工作人员立即将这块牌匾悬挂在新华门上方。

就在这时,周总理碰巧路过新华门,他立即停下脚步,审视着眼前的场景。

周总理认为政府应当代表人民,主张平等,并与人民并肩站立。

他担心那块牌匾会使新中国显得像旧时代的官府,拉远党中央与人民之间的距离。

他进一步强调,党员干部必须避免陷入权力和官僚主义的泥潭,以免走向腐败,脱离人民大众。

周总理特别指出,政府的核心价值应当是“为人民服务”,而非自恋于权威之中。

党中央的许多领导人对挂牌匾这件事持反对意见,这块牌匾最终未能挂上新华门。

1967年,新华门的影壁上拓上了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明确表达了政府存在的首要职能:服务于人民,而非居高临下。

这五个大字也提醒了所有党员同志们,他们的职责是时刻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而不是沉溺于权威之中。

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伟人的谦逊,也彰显了他们为民服务的坚定理念。

二、中南海的历史变迁

中南海,坐落于北京故宫西侧,由两个相连的湖泊组成——中海和南海。

它们与北海一同,在历史上被称为太液池。

这片区域覆盖了约100公顷的土地,其中一半是水域。

中海的历史可追溯到金、元时期,而南海则在明朝初期被开挖。

到了清代,这三个湖泊统称为西海子,成为了皇家禁苑。

金王朝于1153年迁都至燕京,即现今的北京。

随着都城的迁移,皇家园林也经历了多次重建和扩建。

1403年,明成祖登基并将首都从南京迁至北平,改名北京。

不同于之前的朝代,他选择在原金元皇宫东侧建造一座更为宏伟的新宫殿——紫禁城。

到了明世宗时代,在西海子上又增建了南北两座汉白玉桥,桥南为南海,桥北为北海,两桥之间的狭长水面则是中海。

经过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超过七百年的细心建设,西苑三海聚集了山、海、岛屿、桥梁、亭台、阁楼、廊道、榭房和宫殿,形成了一座如梦似幻的仙岛。

随着皇帝长期居住于中南海,这片皇家御苑逐渐演变成了清代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晚清时期,光绪皇帝曾试图通过“戊戌变法”进行改革,但这场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光绪遭到慈禧太后的软禁。

这座曾经繁华的水岛,瀛台,就此成为光绪的囚禁之所。

辛亥革命后,清朝的灭亡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但由于袁世凯篡夺了革命的成果,这场革命最终未能完全实现其目标。

清朝最后的皇帝退位后,尽管受到“优待”,但实际上他被限制在紫禁城内。

与此同时,中南海迎来了新的主人——袁世凯。

在袁世凯的占据下,中南海成为北洋政府的总统府,首次成为了政治中心。

随后,中南海先后作为北洋政府的总统和总理办公地点,张作霖入京后,又将其作为自己的帅府。

然而,近代中国历经战乱,军阀割据的混战使民众饱受苦难,古老的建筑也难免受到影响。

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北京更名为北平,中南海也作为公园向公众开放。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南海更是破败不堪。

三、新中国的曙光

1949年1月,解放军在不懈努力下成功解放了天津,标志着平津战役进入决定性阶段。

此时,解放军将目光投向了历史悠久的北平,而北平当时有国民党军队约25万人驻守。

由于直接攻占北平将导致严重破坏,对城内珍贵文化遗产和200万居民造成巨大影响,因此中共决定优先尝试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只有在谈判失败的情况下才考虑武力解放。

北平的国民党指挥官傅作义在1948年12月15日起就开始与中共方面秘密接触,谈判历经波折,最终在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决定带领部队起义。

在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条件后,双方达成协议,和平解放北平,从而顺利结束平津战役。

随后,国民党军队开始撤离城市,并由解放军接管,叶剑英将军进入北平,担任第一任市长,开始接管北京的相关工作。

考虑到北平城内的局势复杂、未稳定,毛主席等领导并未急于前往,而是先派专题委员会前往北平进行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办公地点。

叶剑英对于中央政府办公地点的选择极为关注,已经有了初步想法。

在进入北平之前,他特别指示张明河,北平纠察总队司令员,注意中南海的情况,并妥善控制该区域。

叶剑英这样做的原因,一是防止中南海的傅作义再次变卦,二是考虑到中南海未来的使用。

先前,中南海曾是“华北剿总”的司令部,设有国民党军队的办公设施,适合用作办公场所。

1949年2月,周恩来总理还特别提议,将中南海这一历史遗迹作为政协会议代表的住宿地点。

因此,叶剑英特别关注中南海,但当叶剑英等人亲自考察中南海时,却对眼前破败的景象震惊了。

管傅作义已命令部队撤离,但这座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已遭受严重破坏,面目全非。

需要时间整修,短期内不宜作为党中央的驻地。

因此,中央政府临时选址于香山。

于是,中共中央总部计划从西柏坡迁至北平。

在临行前,毛主席幽默地说:“今天是赴京赶考。”

尽管前一夜忙于工作,但想到即将进入北京,毛主席依然精神饱满。

周恩来总理也开玩笑说:“这次考试一定能及格。”

四、政府办公地点的选择

随着党中央的驻扎于香山,新中国政府的成立在即。

由于战争尚未完全结束,工作量日益增加,令中央领导层考虑到频繁搬迁的不便。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央政府同时在香山和中南海两地办公。

在中南海,叶帅等高级官员忙于日常事务,而香山的领导同样忙碌,频繁的会议和繁重的工作负担使得两地的官员经常需要交流和会晤。

有时,由于工作进展至深夜,毛主席和随行工作人员不得不在中南海过夜。

叶剑英于是考虑整修中南海,以便更好地使用。

到了1949年9月,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中南海已经一片春光。

此时,叶剑英认为中南海已经准备好成为中央政府的正式办公地点。

他首先将这一提议提交给周总理审阅,随后递交给毛主席审批。

然而,毛主席并不完全同意这一决定。

虽然中南海经过翻新后颇具风采,但与香山相比,它缺乏了静谧的环境、美丽的景色以及更佳的私密性。

此外,中南海曾是封建王朝的象征,见证了慈禧太后的权力游戏和光绪皇帝的软禁,还有袁世凯的复辟和称帝。

面对一个新时代的民主政权,中南海显然与新中国的精神不太相符。

但在香山和北京市区之间频繁往返的其他领导人们的辛苦不禁令毛主席心生怜悯。

另外,由于周总理和叶剑英经常来向他陈述迁入中南海的诸多好处,毛主席最终决定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解决此事,结果是多数人的意见占了上风,于是大家搬进了中南海。

在中南海的诸多房间中,毛主席选择了一间最小的菊香书屋。

对于在菊香书屋周围种植鲜花,毛主席并不赞同。

他认为,由于他经常在这里与人沟通工作,如果其他人看到他在屋子周围种植花卉,可能会跟风模仿,而这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于是,工作人员将原本打算种植的花卉改种为蔬菜。

这样既朴素又自然,最终赢得了毛主席的赞同。

结言

1970年,中南海的新华门影壁上的标语“为人民服务”经过特别处理,将原本的文字装饰成了红底金字,同时,门前两侧的标语也得到了重塑,采用有机玻璃灯箱的设计,增添了一抹现代感。

随后,这两条标语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选用金箔镶边的白字,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新华门的改造,不仅仅是对物质形态的更新,更是对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也展示了中南海这一历史建筑与现代艺术风格的完美结合。

参考:

《中南海新华门的故事》

《1949年中南海的接管、修缮和使用》

《中南海拾零》

中南海为何不挂“中央人民政府”牌匾?毛主席指出其中的缘由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

中南海为何不挂“中央人民政府”牌匾?周总理反对,毛主席写一新句。

1949年,成立新中国的工作在有序推进,9月21日,首届政协之后,各部门的牌子先后挂起来了,人们去办事也十分方便了。

很快,人们就发现,中南海新华门没有任何招牌,按理说,这里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办公区,应该挂一块“中央人民政府”这样的招牌。

其实这里最初是有一块招牌的,后来因为周总理反对拆除了,很多人不理解这是为什么。

新中国成立前夕,首届政协会议通过了制作政府各部门招牌的相关申请,齐燕铭就在中南海内找了一块金丝楠木,写上“中央人民政府”就挂在新华门了。

彼时齐燕铭担任办公厅主任,写得一手好字,但凡中央有个大会小会什么的,都会请他写横幅或者标语。

齐燕铭写的这六个字,就像印刷体一样十分庄重大方,从新华门外经过的人看了,无不夸奖。

周总理有一天看见了这块招牌,也忍不住夸奖了一番,他回到办公室后,把齐燕铭通知了过来。

齐燕铭刚一进来,周总理就告诉他,让他立即叫人把“中央人民政府”这个招牌拆了。

齐燕铭十分不解地望着周总理,周总理解释说,新政府应该有新气象,中南海曾经是封建社会权利的象征,这个招牌挂出来,人们会误会新政府。

以为新政府也是骑在人们头上作威作福的官老爷,新政府的官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

齐燕铭这才恍然大悟,回去就安排工作人员把“中央人民政府”这个招牌拆了。

但是这块招牌并没有扔掉,而是送到了北京博物馆,大家如今去北京博物馆,也能够看到这块招牌。

牌子摘下来后,齐燕铭每次从新华门经过,总感觉少了一点什么,他寻思,还是得在这个地方安排点什么。

1967年,中央决定对中南海进行一次修缮,齐燕铭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周总理,周总理十分认同他的想法。

周总理思考了一会儿,认为可以弄一个警示大家的标语或者口号什么的,齐燕铭马上建议,在新华门影壁上雕刻“为人民服务”,前面广场的墙上做两个口号。

两个人商定后,周总理就去找毛主席写“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

毛主席听了周总理的汇报,认为这个方法很好,十分高兴地挥毫泼墨写了这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三年后,中央再次对中南海进行美化装饰,原来的“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是灰色的,影壁也是灰色的,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

技术人员给“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贴上了金箔,把影壁上字体背景部分换成了红色。

在我国人民的传统意识里面,金色和红色都表示喜庆,通过这样的美化后,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喜庆快乐的感觉。

广场两侧的标语,也做成了灯箱,这样在晚上也清晰可见。

过了一段时间,又把灯箱标语拆除了,改成了红底白字,给每个字镶嵌了金边,此后,就一直没有改变过了。

据书法家研究,毛主席为新华门题写的“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一生写得最好的五个字,看来毛主席对这个理念是有执念的。

彼时毛主席也是主张把“中央人民政府”这个招牌拆除的,他也认为挂上这个招牌,有可能导致新政府的工作人员养成官僚作风,脱离人民群众。

中央相关领导在进驻北京时,先是被临时安排住在香山,随着新政府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大家每天在香山和中南海之间往返,十分不方便。

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叶剑英更担心安全问题,他立即给毛主席写了一个报告,请求把中央领导转移到中南海居住。

但是报告交上去以后就石沉大海了,叶剑英只好亲自到毛主席居住的双清别墅询问,毛主席说自己坚决不搬到中南海。

周总理知道毛主席的脾气,他决定了的事情九牛都拉不回,但是从安全考虑,周总理不得不考虑怎样才能让毛主席搬过去。

2

中南海为何不挂“中央人民政府”牌匾?为何周总理非常反对?

毛主席不愿意入驻中南海,与中南海的历史有关。

中南海不是海,是两个名叫中海和南海的湖泊的总称,与这两个湖泊相连的还有一个叫北海的湖泊,三个湖泊占地大约有一百公顷,统称为太液池。

太液池最先在金朝开挖,彼时北京还叫燕京,先挖的这个人工湖是中海,随后在它附近修建了大宁宫,这两个地方都是燕京的景点,人人都可以前去欣赏。

忽必烈创建元朝后,重新修缮了中海和大宁宫,并把这两个地方圈经了皇城,专供皇亲国戚欣赏,老百姓再也进不去了。

大明王朝建立起来后,燕京改名为北平,1403年,大明皇帝搞了一个天子守国门出来,迁都北平,还把北平改名为北京。

大明皇帝觉得金朝和元朝的皇宫太小气了,一点也不气派,就在它旁边修建了金碧辉煌的紫禁城。

办公的地方整大气了,休闲娱乐的太液池也得翻新扩建,工匠就在上面架设了两座汉白玉桥把太液池一分为三,从北到南的湖泊依次称为北海、中海和南海。

经过大明十多位皇帝的不断建设,太液池变得繁华而美丽,宛如人间仙境。

满族人建立大清后,他们觉得紫禁城内太干燥,就把太液池用红墙围起来住人,并称这里为西海子。

大清皇帝在这里住着住着,也不想去紫禁城办公了,西海子就成了实际的大清权利中心。

北洋政府成立后,袁世凯看中了中南海这块风水宝地,把原来宝月楼一带的外墙全部拆除,重新修建了一道大门新华门。

此后,中南海就成了北洋政府总统和总理的办公场所,中南海也改称总统府,第一次明确地成为了中国的政治中心。

1927年,张作霖成为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位总统,他搬进中南海总统府后,把总统府更名为大帅府。

由于北洋政府一直缺钱,在中南海只办公居住不维修,地面上杂草丛生,建筑物也日益损毁,蒋介石看不起这个地方,把首都搬到了南京。

后来张作霖被赶回了东北,民国政府接手了中南海,昔日的皇家园林最终成为了人人都可以进去游玩的公园。

民国政府设立的公园管理处以园养园,设立了五花八门的收费项目。

这个管理处还算有一点良心,收到的钱也用来修缮中南海,中南海也成了彼时民众乐意去游玩的地方。

1937年,日军侵占了中南海,这里成为了日本侵华的前哨,人们再次被阻挡在外。

中国人赶跑日本侵略者后,李宗仁接管了中南海,在这里设置了行辕,虽然有看管的门卫,但是并不阻止人们进出。

1948年,傅作义也想体验一下皇帝老爷的生活环境,他搬进中南海后,让警卫团日夜看守,又不准人们进去了。

8个月后,傅作义的好日子走到头了,北平和平解放,他搬出了中南海,中南海重新回到民国公园管理处。

2月份,中央在北京成立了军管会,周总理特别给齐燕铭发来电报,一定要好好接管中南海。

彼时周总理并没有打算把中南海接收过来作为办公场所,仅仅是希望把这里整理整理用来开政协会。

此时只有叶剑英想到要把中南海作为新中国的办公场所,而且要求接管北平的张明河一定要保护好中南海,同时安排齐燕铭去负责清理中南海。

当齐燕铭一行来到中南海时,新华门是打开的,没有人看守,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

一行人最后在丰泽园找到了国民政府的公园管理处,正式办理了接管手续,手续办理完毕,申伯纯当时就安排夏杰和陈群海,从当天晚上开始驻守在中南海。

中南海一共有两千多个房间,傅作义搬出去的时候,一些军官和随军家属并没有全部搬走,园区内情况特别复杂,申伯纯要求夏杰和陈群海注意安全。

尽管当晚夏杰和陈群海十分谨慎,但是意外还是毫无征兆地发生了。

3

中南海为何不挂“中央人民政府”牌匾?周总理反对此事,伟人写出新匾。

夏杰和陈群海当天非常激动,晚上睡不着,两个人干脆爬起来在丰泽园一带散步。

刚刚走出丰泽园,两个人就听见前面发出了一声响动,他们循声望过去,发现房屋上似乎有一个人。

两个人拔枪喝问,屋顶上那个人也不搭话,在屋顶上奔跑一会儿后就跳出了院墙。

出于安全考虑,夏杰和陈群海没有去追赶,而是转进了刚才那个人脚下的房屋内查看,发现里面并没有什么贵重物品。

第二天,两个人要求齐燕铭和申伯纯加派人手,齐燕铭和申伯纯去找警备司令部要人,警备司令部说中南海不属于他们管,不给人。

中南海不是重大古迹文物,确实不属于警备司令部管,他们贸然接手,万一出了什么差错,他们也负不起这个责。

问题反应到叶剑英那里,叶剑英协调军队派遣了几十号人过来,成立了专门的纠察队和中南海办事处,由周子健负责。

纠察队和办事处的第一个重点是把中南海内的住户清理出去,这些住户大多数是傅作义的残部,服从意识还是有的,很快就被统一安排到了郊区接受改编。

在清理这些住户时,有十多人是之前傅作义部队的运输司机,傅作义投诚后,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谋生。

当夏杰去给他们办理清理登记时,他们正在讨论去哪里,夏杰凭直觉认为留下这些人后来会有用,就向上级申请把他们留下来,后来的发展果然证明夏杰是对的。

老住户清理工作完成后,纠察队和办事处的工作进入地面清理,主要是除去杂草、运走垃圾和清除湖水中的淤泥。

张明河转了一圈后,发现这里可能遗留了大量的炸弹、地雷、手榴弹和枪支弹药等,还是需要部队支援。

彭真听后,联系华北军区拉了好几百号人过来,这几百号人同纠察队和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一起,整整忙乎了三个多月才把地面和湖底清理干净。

这时候,那十多名傅作义旧部的运输司机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们夜以继日地运输清理出来的杂草、垃圾和淤泥,使得清理工作圆满顺利完成。

现在纠察队和办事处只剩下最后的修缮工作了,当工作进行到怀仁堂时,有人建议,可以在这里召开政协会议。

怀仁堂是一个四合院,是慈禧太后的戏园子,确实能够容纳很多人,是召开政协会议的不二选择,但是这个四合院没有房顶,万一开会期间下雨怎么办?

梁思成知道后,专门为怀仁堂这个四合院设计了一个大房顶,把整个院子罩了起来,首届政协在这里顺利召开。

中南海修缮工作结束后,叶剑英向中央申请把这里作为中央的办公场地,中央讨论后,认为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更好的地方,就同意了。

随后,中央各部门的招牌也就陆陆续续挂出来了,只有新华门大门口的招牌,毛主席和周总理都认为不妥,才最终送去了博物馆。

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每一位中央领导人都十分繁忙,但是当时安排的中央领导人住地却在香山,每天上下班要耽误很多时间。

有时候实在忙不过来,晚上就不回香山了,在中南海随便找一个地方打发一晚上。

叶剑英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对中南海的房间再次清点一下,发现完全能够满足中央领导的居住,就又打报告要求中央领导搬过来住。

毛主席看到报告十分生气,直接说自己不当李自成,坚决不搬。

当叶剑英再次到毛主席住的双清别墅来说这件事情时,毛主席沉着脸,不好驳叶剑英的面子,但是满脸都表现出不满。

周总理这个时候站出来打圆场,对毛主席说,得听叶剑英这个父母官的啊,毛主席还是不吱声。

周总理见没起到作用,又心生一计,说,那就按照我们党的章程来,少数服从多数。

毛主席是我党的最高领导人,自己先要带头遵守党章,只好少数服从多数地搬进了中南海。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相关问答

用word写政府文件用什么字体-ZOL问答

讨论回答(6)安装office的兼容包,也可以用金山的wps,能打开的另存为到其他盘去呢一种方法是在win7里的office2007里另存文档word97-2003就能在xp里的office2...

请问政府的红头文件的红字,字体怎样设置啊?-ZOL问答

如果你用Word编辑这类文档,可以在开始菜单里选择字体选项卡,选中文字后调整颜色和大小。记住要保持整体风格一致,并且遵循公文格式规范红头文件的红字通常代表...

政府文字综合的公务员是做什么的?

行政综合岗,与企业公司打交道,接受企业公司的申报资料,对符合条件的进行审批审核。文字综合,类似于文秘工作。行政综合岗,与企业公司打交道,接受企业公司的申...

政府部门对于宣传条幅有什么规定吗?字体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什么意义?

规定吗只不过是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没有那么死。至于字体和颜色上一般采取的黑体和宋体的黑、红、白三色字!规定吗只不过是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没有那么死。至于...

公文字体要求?

政府公文格式及公文字体字号标准标题:小标宋体,二号字正文:仿宋,三号字行间距:一般设置“固定值”28磅一般惯例,政府文件用A4纸,党委文件用16K保密等...

机关文件格式级字体规定?

政府公文写作:排版中公文格式的字体要求一、用纸:1、公文纸一般采用国内通用的16开型,推荐采用国际标准A4型;2、供张贴公文用纸的幅面尺寸,可根据实际需...

事业单位总结字体格式?

事业单位总结正文字体可以用仿宋三号字,格式行距28磅,每行24字A4纸事业单位总结正文字体可以用仿宋三号字,格式行距28磅,每行24字A4纸

红头文件的字、函、发的区别是什么_作业帮

[回答]发文:指本单位发出的公文;发函:发出信件或公文.发文常用于机关单位正式文件;发函的概念外延广一些,除了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等也经常用到.发文:指...

gb2312什么网站使用的?

一般政府网站使用,政府公文格式使用的字体一般为此字体。一般政府网站使用,政府公文格式使用的字体一般为此字体。

为统一度量衡,向全国颁发一篇诏书,这篇诏书由政府核验,后...

[最佳回答]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我们统称为(篆).这是中国书法史的习题内容.因为你没有悬赏分回答你一个问题亦是友谊.提示:搜【书法自学考试】南京艺术学...